文:飞马驴微信公众号
相比于2014年微信公众号出现时候的风平浪静,小程序的上线则如同一场东雷。
今天,良叔就和大家聊一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小程序。
2017年1月9日,微信的小程序功能正式上线。有意思的是,10年前的1月9日,苹果之父乔布斯就在这一天发布了苹果手机。
此前,不少微信公号大咖已经对微信小程序期待已久,好奇不已。但让更多用户感到犯难和困惑的是:这个传说中的小程序,到底该怎么看到呢?一位微信用户在刷新朋友圈看到朋友贴出的微信小程序截图后,立刻询问朋友:你是怎么刷出来的?在哪里可以看到?
有关如何刷出小程序,微信上的扫盲帖子已经不计其数,我们就不再进行赘述。
我们今天只想从用户的角度来聊一下,小程序的使用体验。
让人惊喜的体验:
我不用安装APP了!
小程序的出现解决了内存不足这一手机致命问题。“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 的特点,对内存不大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翘首以盼的“革命性”改变。
首先,小程序并不是一个APP,他只是一个使用的工具。也就是说并不会占用过多的内存空间,同时又能够使用一些日常需要而又低频使用的应用软件。比如火车票、机票的预定。
据环球网科技报道,谷歌公司日前在“2016年亚太地区移动应用报告”中公布去年亚太10国和地区的1万名智能手机用户人均安装app应用个数,韩国以53个居首,中国以25到30个垫底。报告指出,平均新装应用个数较少的原因是存储容量较小的低配置手机较多或应用市场缺乏多样性。
小程序或许不能颠覆所有的APP,至少在场景使用中,对手机应用的轻量化管理会大大加强。
鸡肋、低频应用,直接小程序搞定!
其次,由于安卓系统的开放性,小程序能够直接放在桌面,简化了使用步骤。这样,对于常用的固定功能的应用会大大提高使用率。比如实时公交定位的“车来了”,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得知公交到站时间,在公共出行中,便利性可见一斑。
张小龙说过,“前期我们会更多的鼓励小程序以二维码的形式出现在每一个地方。”那么,会不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二维码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各个物品之上,相当可观。
我忘了app,但小程序不会忘!
再次,使用过的小程序会安静地待在那里,等待你的下一次"临幸“,它既不会给你推荐使用,也不会强制你使用,对用户来说,自由度的增加也是“用完即走”的关键。当你想要使用某个小程序的时候,回到小程序页面,它还静悄悄的躺在那里,既不占内存,也不会离开你。
对于低频使用的APP来说,小程序将是它的一个好归宿。另外想要尝试不同APP的服务,而又不愿意下载过多软件,小程序无疑是一个目前来说最佳选择。
装再多小程序,都不卡机!
最后,很多配置不高的手机,存在卡机的现象,而小程序由于大大简化了各应用的功能。比如,滴滴出行的小程序只有滴滴快车,丁香医生的小程序,以科普文章为主,割去了医生诊断。因此,打开速度比较快,对于很多急躁的人来说,也是一大福音。
由于所谓微信的使用,年龄跨度较大,40岁以上的人群增长数较高,因此,小程序的简化,对于中老年人进入新世界的大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让人感觉糟糕的体验:
小程序这叫简洁?这叫粗糙!
一起来看看目前入驻的各大“小程序”: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团外卖、大众点评、携程、京东、滴滴出行,也有刚过去一年里大火的摩拜单车,还有一些各行各业的分门别类的,荔枝FM、猫眼电影等等,一时间热闹非凡。凑热闹的、赶风潮的、冷眼旁观的,一直到今天都余热不退。
有人叫嚣着这下可以把手机里众多APP给卸了,然而果真如此吗?
仔细对比小程序里的大众点评和大众点评APP版,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小程序里的大众点评只保留了一些基础功能,简洁到甚至有些粗糙,而相比之下APP的功能则完善许多,有优惠活动以及“发现”功能的社群互动。
小程序搜索精准到没朋友!
另外,小程序的精准搜索功能,也被吐槽得“体无完肤”。笔者办公室一位同事中午吃饭时就表示:“这搜索太差劲了,应用还非得记全名,差一个字都不行,搜不出来。”模糊搜索不行,关联搜索也搜不出来,而且还不能做优化搜索。
步骤太繁琐,差评!
打开小程序的步骤相比直接点击app应用,显得极为繁琐。你可以计算和比较一下:打开一个APP vs打开微信,点击“发现”,找到“小程序”,再点进去,找到你所需要使用的那一个…二者的步骤,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以摩拜单车为例,打开小程序,你需要:点击微信-点击发现-点击小程序-点击摩拜单车,4个步骤;打开app,就1个步骤。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如果你点击微信小程序里的摩拜单车,却没有充值的功能。请问用完后,它咋计费扣款呢?!
以及小程序点开那会儿迟滞的“页面等待时间”,还有如何在聊天和使用小程序之间切换自如,也是太为难网友。作为一个喜好尝鲜、跃跃欲试的人,笔者的“小程序初体验”并不好,不知道屏幕前的各大网友用户体验如何。
我不想公开地理位置,还不让退出!
最初使用小程序进入时,会弹出“允许获得地理位置吗?”一项选择,你还必须要选择“允许”这一项。如果选择“不允许”,则会反复弹出页面,根本没办法退出小程序。这是几个意思?!
总结一下: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安卓系统从2.1发展到6.0,苹果也从一代发展到第七代。而小程序处于一个刚起步的阶段,小小bug可以容忍,功能或将日趋完善。
但是,更多业内人士可能会问这么一个问题:它真的能像微信一样火爆吗?
首先,据夸克点评观点认为,微信现已处于用户达到极限,面临人口红利弱化的尴尬位置:“在中国这已经是一个超级APP,月活过8亿,按13亿人口计,它已捕获60%以上的人口,这也意味着未来单纯增量上,很难再有爆发式的增长。”
其次,微信的流量主要来源于订阅号、公众号,而“流量红利”的时代也快要过去,近一年微信公众号的转化率不过5%,部分点开率甚至不足1%,朋友圈不能过分植入广告,微信急需寻求B端服务的突破口。
张小龙对“小程序”的定义为:这是一个不用下载、无需安装卸载的应用,用户可以用完即走,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
然而网友对此的评论是:"公众号也没有看完就删啊,现在苹果都出到256G容量了,谁还担心那点内存?"
“不做入口,没有应用商店,不能订阅,不能推送消息,不能分享朋友圈,不能做游戏,不能做搜索优化……”张小龙一连串的否定式语句,让不少想要赶上“早期红利”的创业者吃了闭门羹。
虽然坐拥8亿用户的流量价值,让“小程序”仿佛含着金汤匙出身。然而目前来看,小程序并不能靠“流量红利”实现商业化模式,更被不少用户吐槽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小程序”之前,和朋友圈“平起平坐”的“购物”入口基本废掉,H5已经被用户遗忘,服务号被用户所抛弃。就连当时红极一时的“微博”,其红利也已消退,用户大量流失。
中国已经从互联网红利时代进入到相对理性的发展阶段,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能大爆用户眼球和钱袋的创新,恐怕要期待下一个十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