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导航首页我要发布

当前位置:微导航 > 微资讯 > 我们知道了罗振宇不能说的小程序的秘密

我们知道了罗振宇不能说的小程序的秘密

时间:2017-02-02 11:37:09  来源:  作者:  点击:

 

从罗振宇的口气中,许多人读出了几分“黑幕”的兴味,人们开始好奇,罗振宇所刻意隐瞒的小程序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新浪科技就此向罗辑思维方面询问,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给出了答案:“哈哈哈哈,那就是他在一个群里吹牛。”

快刀青衣解释说,此前团队曾深入讨论过小程序的适用场景,“现阶段小程序基本是为线下打造的,对线上App没有太多好处。我们毕竟是小团队,为了节省开发资源,就撤出来了,没有那么深层的、复杂的原因。”而他的另一句话或许可以总结小程序的意义——小程序是个很棒的产品,未来对中国商业社会的拉动不会低于微信支付,但并不是一个所有场景都能覆盖的产品。

这也是小程序上线两周中所有已经尝试、想要尝试、已经放弃的开发者们共同的疑问——小程序适用于什么场景?它们在给公司创造哪些商业价值?以及在最初的热情下降后,谁在使用小程序?使用怎样的小程序?

他们为什么离开这块看上去极为肥美的市场?

陈希(化名)是一家做软硬件结合的IT公司的员工。微信小程序上线的那天,他被领导安排研究这个嵌入在拥有8亿活跃用户的社交巨头的新产品。起初,他打算用小程序写一个物流项目。

“我研究了几天,就打算放弃了。”陈希告诉新浪科技。从入门到放弃,这是许多小程序开发者新年第二周的主要工作内容。

背后的原因很多:小程序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都受限于微信,不如原生App自由;若公司重度依赖小程序,一旦项目出现问题被微信封掉,需要重新写原生App;小程序有1M的体积上限,体验了许多小程序后,陈希最大的感受是,它们功能简单、无法推送,而有些App就该是丰富的,简单了反而显得鸡肋;尤为重要的是,小程序不是获取用户的渠道、无法享受流量红利,它无法分享到朋友圈、即用即走也无法留住用户,甚至无法模糊搜索。

一位产品出身的知乎用户@赵嘉木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几天被周围的‘小程序脑残粉’烦坏了。”

赵嘉木将对小程序的鸡肋总结为6点:

1、从功能上看,小程序是弱化版的App;

2、从设计上看,小程序遵守微信统一模板;

3、从推广上看,二维码和社交分享是入口,没有统一的分发渠道;

4、从使用上看,小程序寄生于微信,与微信其他功能冲突;

5、从口号上看,“即用即走”适合低频工具类产品;

6、从商业上看,在iPhone上受制于苹果规则。

对于最后一点,赵嘉木还提出了一点假设:“小程序依赖微信,而微信依赖苹果(在iPhone上),在支付等环节上,小程序绕不过苹果的规则。但与App不同,苹果无法审核小程序。这就会给微信带来一个很大的隐患,如果某一个小程序违反了苹果的规则,苹果是能直接关闭这款小程序呢,还是干脆就连微信也一起关闭了? ”

被关闭也是一些小程序们担心的问题。在得到的小程序关闭后,就曾有传闻称其是知识付费涉及虚拟物品销售而被微信叫停,“在我们内部,小程序是从去年10月开始立项的,当初就和微信小程序官方有沟通,知道禁止虚拟付费,这不是退出的原因。”快刀青衣回复新浪科技说。

但除了因为技术原因、场景原因、商业原因、规则原因主动退出小程序的开发者,在上线1周时间内,已经出现了被叫停的小程序。

1月13日,有消息称,监管层已紧急叫停开户、交易等金融类小程序,接到通知后多家金融企业的小程序已被迫暂停服务。此前曾上线的国泰君安证券的证券开户、以及华夏基金、建信基金如今已经无法搜索显示。

那么,现阶段的小程序指向哪种场景?

新浪科技向多位用户询问了使用频次较高的小程序类别。一位在北京的小程序用户告诉新浪科技,他最常使用的小程序是“PM25空气质量指数”,每天出门前,他都会通过小程序扫一眼北京的PM2.5指数,“比苹果自带的天气详细,又不用下载独立的App。”

另一位用户则指向了另一种方向,摩拜单车是他使用频次相对较高的小程序。“小程序非常适合我们这种对某个App需求非常低的用户,突然想要到它时能够通过二维码等方式获得相对较好的体验,再结合微信支付功能,进行服务渗透。”

这两种使用行为或许可以大致总结为两个方向:纯线上工具与连接线下服务的工具。在张小龙对微信小程序的定义里,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提高效率,用最高效率方法去完成任务,这种定义被许多人理解为开发纯线上的工具类服务。

但从商业化来看,纯线上工具很难找到商业模式。一般而言,大多数纯工具类产品天生变现能力都相对较差,它们变现的主要渠道包括增值类,比如会员;流量类,比如广告、电商等;以及企业服务等。但在微信生态里这些变现方式都会变得艰难,尤其对于新应用而言,也很难获取新用户。

这也正是快刀青衣在回应中提到的、得到退出小程序的最主要原因,“现阶段小程序基本是为线下打造的,对线上App没有太多好处。”

“我们说了无数次了,线下!线下!”在朋友圈转发一篇关于得到退出小程序的文章时,火速移动CEO赵九州评论说。

火速移动是一家面向传统商业的自动化小程序SAAS平台,在赵九州看来,小程序的出现其实是微信OS 补全的重要一步,小程序通过建立线下交互,建立了全新的场景生态;小程序解决的是商业问题;小程序没有流量红利,只有数据红利;小程序的重点在于连接线下服务,纯线上这条路是无法走通的。

一位匿名的知乎网友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小程序把扫码作为重要入口,很明显微信希望你自己去做线下推广,把线下用户导到小程序来。

想好你的用户从哪来,再去下功夫做赌注。什么新闻、计算器、天气、论坛之类的,纯属自己没想好,瞎凑热闹,现在该看清楚事实了,都散了吧。”

但赵嘉木对这两种方向都表达了质疑,工具类产品空间有限,基本不太可能出现什么颠覆性的产品;至于线下场景,开发一个H5完全能实现一样的功能,通用性还更好。

“也许最后和服务号结合,会是小程序的一条出路,另外也许会成为MVP(最小可用性)测试的一个工具,如果想要小程序有未来,那小程序就要有实实在在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比如实现某些H5无法实现的功能。这就看之后微信如何支持小程序了。”赵嘉木表示。

小程序线下场景的推进

事实上,早在小程序上线前,小程序就在强调线下场景。1月17日,腾讯公关总监在回应有小程序退出时也指出,“一开始就提醒不要当流量入口,线下是重点。基于这个认知,有人进,有人出,再正常没有。有人分手,你还不恋爱了不成。”

而从这两周小程序的开发与使用来看,曾经不相信小程序无法带来流量红利的开发者们已经逐渐散去,与线下场景的结合正在缓缓推进,这也是微信开发小程序的第一个目标——通过小程序开放平台和线下扫码,得以导入线下流量。

但这种改变商家经营方式以及用户消费体验的过程依旧相当缓慢,虽然有程序员告诉新浪科技,开发一个小程序只需要4个小时,但绝大多数商家包括中大型商家都不具备相关技术,寻找外包服务成为想要走小程序之路的选择。

新浪科技就此咨询了一家小程序外包服务商,他们给出的报价是,对于餐厅商家,如果需要完成支付功能,需要2.5万-3万元;如果无需支付功能,仅需下单功能,需要1.5万-2万元。一般情况下,7个工作日可交付模板,商家可根据模板完善菜单,若程序出现Bug服务商会提供免费维护,若需要增加新功能需要后续评估,同时该服务商会进行相应的小程序推广。

但截至目前,餐厅类商家的小程序进展依旧缓慢,目前仅有麦当劳、肯德基等少数商家入驻,但后续这类商家的铺展或将形成给微信开拓新流量的转化空间。

不止餐厅,早在1月11日,微信官方就曾提到过小程序的使用场景——公交实时查询、航班进程、物流信息、医院挂号等,网友们也提出了一些设想,比如扫码签到、景区建筑物讲解等等。

但在现阶段,已经上船的开发者们依旧面临着未来商业化的问题,没有足够线下支撑、找不到新商业前景的小程序们或许将永远停留在第一版产品上,不再更新。